Day 3

因为昨天临时去了康乐草原,原有行程略有影响,原计划中的平山湖大峡谷我们打算跳过了。这样对后续计划影响会小一点。
今天天气没有昨天那么好了,虽然也是大太阳但是云多了,没有看到蓝天。早起出发去七彩丹霞。昨晚提了个西瓜回去,吃不完剩了一半,早上围着啃西瓜,今天的牛肉面就先跳过了。
再次开上张肃一级公路,昨天经过这里一到收费站是直接收费的,我还愣了一会,想着高速不是先领卡出去才收钱么。不过费用不高,区区 6 元。随后拐进丹霞路,这时已经能看到路边出现的丹霞地貌了,不过颜色还不是那么鲜艳。

张掖的丹霞地貌主要由三部分不同的景观群和彩色丘陵组成。

  • 窗棂状宫殿式丹霞是张掖最典型的地貌,形如楼体状或者城堡状,但是主要分布在冰沟丹霞那块。
  • 柱状式丹霞是独立分布的单体拟人拟物景观,由窗棂式进一步发展而来。
  • 港谷式丹霞则是在水流侵蚀下形成的港谷和一线天状景观,主要分布在神鹰大峡谷,这种景观是丹霞发育的最初阶段,是丹霞地貌的少年期。
  • 彩色丘陵就是这里的七彩丹霞了,因为它的风化外貌看起来像丘陵一样绵延,其中各种颜色的岩层相互组合,地形和色彩相辅相成,彩色条纹婉如丝带。

到北门买票进场。搭上接驳大巴按北门路线依次游览七彩仙缘台、云海台、锦绣台和虹霞台。最后两个观景台的风景确实更好,锦绣台有五花肉之称,展现出的纹路齐整有规律;虹霞台的色彩则最为艳丽,看了这么多滤镜图,大部分出处应该是在这虹霞台,就算是手机小 p 一下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。中午虽然晒,但持续的大风也会带来一些蓝天,要是云再少点就更好了。据说日落时分的“火烧丹霞”效果更为震感,但是最近几天都是多云天气,怕是看不到日落。
丹霞1

丹霞2

逛完后的返回处有骆驼、热气球直升机等项目,我们没有骑骆驼,直接搭了接驳车返回北门。
逛了也挺久,主要时间花在拍照上。这会已经两点,我们就在景区边上吃了兰州牛肉面,果然景区的就是又贵又难吃。接下来要赶路去嘉峪关,不能再绕路去市区吃饭了。
到了嘉峪关,赶在六点前买到了三个景点的套票,买嘉峪关送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。一人是 108。
嘉峪关

嘉峪关虽然修缮痕迹明显,但整体防御格局、夯土长城本体及部分墩台还是透露着浓浓的明朝风格。整个关城由内城、外城、瓮城的三重防御结构,以及”罗城”(外凸防御墙)的设计也均出自明代。到了清代乾隆帝统一西北后嘉峪关失去了军事价值,变为外交象征,所以需要修建得更雄伟。因此将东西门楼(光化楼、柔远楼)和关楼统一改为面阔三间、三重檐歇山顶,增建周围回廊,明代原先是单间或三间的单檐建筑。夯土城墙外侧和墩台表面也都包砌了青砖,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牌匾也是清代左宗棠提写的。
角楼

光化门

火炮

最后一块砖最后一块砖

这里大部分景点都飞不了无人机,吭哧吭哧背了一路的我像个傻逼,主要还是不信邪,想偷着飞一飞。在丹霞那里听保安大哥说只有冬天到五一前的淡季允许飞,旺季的景区就不要想了。要么就是在外面的野地飞飞。而且就算飞也要注意磁场造成的信号干扰,像丹霞这的铁矿和崖壁形成天然屏障容易丢信号,不能靠得太近了。虹霞台那里风景好的地方到处都有人盯着,一起飞他们就闻风而动。喜欢偷感的话可以试试,哈哈哈哈。嘉峪关关城的告示还写着有干扰信号,所以同样没有试探。
我们返回时问了嘉峪关的工作人员,说其他两个景点八点停止入园,现在是七点出头,赶过去还来得及。于是我们继续驱车去悬臂长城,赶在八点前检完票爬上了明长城。

张掖境内的汉明长城绵延近200公里,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。汉武帝派霍去病发动有名的”河西之战”,大败匈奴后开始修筑河西长城。汉长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距今已2100多年,全长94公里,由沟、烽燧构成,全线以沟代替墙垣,虽年代久远,仍清晰可见。到了明朝,明太祖朱元璋北征失败后放弃武力统一草原诸部的措施,推行战略防御政策,于是开始修筑明长城。明长城建于明隆庆六年(1572年),距今有400多年,全长271公里,由黄土夯筑的墙、墩、列障构成。像这样不同历史年代修筑而又同向并行,至今留存较为完整的长城段,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。千年的历史在西北交融在了一起。
悬臂长城

慢悠悠逛完已经九点半,天都要黑透了,出来时出口居然还有有俩大爷在守着,看到我们他们还惊讶到:怎么这个点还有人出来??八点才进去的拍完照出来可不得这个点了。今天是饿扁的一天,我们这才回去,在酒店附近找了吃的。这两天都比较极限,晚上九点多才回来而且还是没吃晚饭的状态,等吃完回到酒店洗澡睡觉那都是半夜了。
今天假期已经结束是工作日了,绝大部分都是银发老年团,大爷大妈各个精神气十足,比脆皮年轻人可要嗨得多,然后大学生团也看到不少,特别是丹霞,都是一群一群地在拍照。
相机的内存卡买得太小,区区 64G,这两天下来已经拍满了。还好带了读卡器,可以把照片全拷到手机里。后面得买张大的。